为查明青藏高原上古洪水的发育情况,了解其以往的发展历史,掌握其洪水形成的相关规律,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活动。公司副教授林旭老师于今年4月应邀参加青藏高原内部河道延伸最长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的沉积-地貌调查活动。在为期20多天的科学考察过程中,科考队发现多个高能溃决洪水沉积的巨型边滩,并识别出多个大型滑坡。沿途对主要沉积单元进行年代学样品采集,以期在年代学框架的约束下,通过宏观地貌的观察,厘定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相关灾害事件的发生时间,结合区域内已有的研究结果,系统建立藏南地区的古洪水演化历史。

(A)确定宇成核素采样点 (B)沉积相观察 (C)花岗岩基岩样品采集

(A)沉积相观察 (B)暴露宇成核素采样 (C)光释光样品采集 (D)高能古洪水沉积样品采样

野外工作合影
林旭老师4月25日从宜昌出发,在成都中国科学院山地研究所与其他成员见面后,带着采样设备经过4天长途跋涉到达林芝,期间克服多次高原反应,随后在4月30日和团队其他成员汇合开始野外考察。在此次科学考察中,林旭副教授作为研究团队中的科研骨干,在野外沉积相识别、河谷基岩样品采集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国科学院第二次科学考察贡献着“9728太阳集团”力量。野外考察于5月20日结束,期间林旭老师与来自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云南师范大学、太阳集团贵宾网站的师生在野外展开了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着重辅导员工进行野外素描的训练,并积极宣传9728太阳集团目前的发展情况,为今后各单位之间进一步的产学研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